南京人安全感UP!UP!这五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电梯困人故障率下降426%

来源:m6米乐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4-05-11 09:49:57

  现代快报讯(记者徐岑文/摄)11月12日上午,“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发布会“安全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南京在安全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上牢了“保护锁”,让群众生活更有安全感。

  南京有多安全?根据通报,南京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十二五”末下降62.84%,连续9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32个月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蔡艺介绍,南京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健全,产防控体系更严密,法治体系日臻完善。为了强化源头治理,南京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市1.2万个综合网格上叠加了1780个“应急格”、2.2万个“安监格”,实施城市风险源普查辨识建档,标注风险(源)26万多处、城市公共风险源7114处。

  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闭化工企业111家,拆除取缔违规占用岸线个,化工园区实施封闭管理。强化综合治理,到2019年底,483个重大危险源企业、160家金属冶炼企业、39家涉氨制冷企业、75家粉尘涉爆企业、361家有限空间作业公司实现分级分类重点监管,安全风险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全市7家非煤矿山企业、12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1892家规上冶金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已全部达标。

  在安全生产中,南京全方面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历时1年建成南京应急管理“181”综合信息化平台,开启“智慧应急”新模式。应急保障体系一直在优化,也让人安全感一直上升。此外,全市构建形成“1+4+45+N”应急预案体系。建成30个国家救援消防站,42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总人数1575人;系统打造防汛抗旱、森林消防、气象灾害等13个专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373支,总人数6445人。“十三五”期间还建成中心和固定应急避难场所52处,212万平方米,同时,建成临时避难疏散场所260处,可容纳700万人紧急避难;建成使用可容纳1.8万立方米救灾物资的市级储备中心。

  交通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会上,南京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秉德介绍,“十三五”期间南京交通安全各项指标趋稳向好,道路交互与通行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年年在下降,万车死亡率从2015年到2.26人/万车下降到2019年的1.74人/万车。今年以来,死亡人数较2015年同期相比降幅达51.4%。

  这五年,南京交通安全治理能力不断的提高,执法整治全面深化,源头防线逐步完善,智慧赋能明显地增强。其中,攻坚淘汰1.8万辆黄标车、3.9万辆燃油助力车,全方面实施电瓶车“新国标”,在全省率先推进戴盔骑行,戴盔比例达90%以上。年均查处各类交通违法850余万起,其中酒驾7500余起,工程车违法25万余起。搭建源头监管智慧平台,“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全部安装GPS和危险驾驶行为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4.4万家企业、23万辆机动车、32万名驾驶人实行动态预警,划设货车右转危险警示区220余处,年均排查清理隐患1万余起。今年以来,涉及“两客一危”重点车辆事故死亡人数较2015年同期相比降幅达91%。

  不过,王秉德指出,进入新时期,对照新标准,南京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工作仍有短板和不足。不文明交通行为没有根本转变,今年以来累计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95万余起,闯红灯、走快道、横穿马路等还很常见。部分车型事故占比较高,比如涉及电瓶车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去年虽然下降19.67%,但占比仍然较高。行车难停车难矛盾依然突出。

  下一步,南京公安交通民警将打造综合治理新体系,推进执法能力新突破。用好刑事、行政和交通执法手段,加强信息主导和数据赋能实战,推广智慧监管、GPS执法、鹰眼战车、移动测速等智能手段,深化应用文明交通信用管理,持续保持对严重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同时,全力整治行人非机动车通行乱象,加强高速公路输入性风险防控,以及电瓶车和货物运输车辆专项治理,推进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有序管理。

  “十三五”期间,南京特定种类设备数量增长35.1%,预计“十三五”末,全市特定种类设备总量超过25万台,其中,电梯超过11万台。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梁华介绍,五年里,全市特定种类设备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品质稳步提升,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高效运行,全市电梯困人故障率下降了42.6%。五年里,实现特定种类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特定种类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针对电梯乘坐安全,梁华介绍,南京电梯困人故障率保持6年持续下降。96333电梯应急平台24小时连续运行6年,接处困人故障近55000起,解救被困人员近80000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1.2分钟,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4.9分钟,救援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群众更有安全感。采用“物联网+按需维保”,电梯故障维修精准性大幅度的提高,维修停梯时间显而易见地下降。第二代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实现“补偿在先”“小额快付”“困人理赔”“预警抽查”。南京智慧电梯平台物联网系统已覆盖全市11000余台电梯,按需维保试点扩展至6200余台电梯,评估老旧电梯1800余台,推进更新改造大修1900余台。

  针对大型游乐设施、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等其他特定种类设备,南京狠抓专项治理,开展高风险设备隐患排查。五年来,开具特定种类设备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指令书2348件,立案805件,处罚金额1906万元。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意识不断提升。

  在“十四五”即将启幕的关键时期,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继续把守牢安全底线作为中心工作,深入查找特定种类设备安全领域的短板弱项,举一反三抓好整改。

上一篇: 电梯安全需要监管更需要行业自律
下一篇: 中国实施新电梯安全准则规范标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