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6米乐在线入口 发布时间:2025-03-19 17:24:56
■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的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的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
国际标准组织(ISO)在ISO/TS 15066(协作型机器人技术规范)中定义:“协作型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强调了协作机器人的起源;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义:“为与人直接交互而设计的机器人”,强调了协作机器人的设计属性;美国专利局定义:“协作机器人是一种用于人与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之间直接物理交互的设备与方法”,更细化的说明了协作机器人的属性。
协作机器人发展至今,在结构和功能上不断实现创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其定义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及具象化。将协作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设计为六轴或七轴形态,用来与人类在共同工作空间、近距离、协同作业的智能化机器人,旨在协助人类在工业及非工业场景中完成重复的工作。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拓展了机器人功能内涵中“人”的属性,使机器人具备一定的自主行为和协作能力,可在非结构的环境下与人配合完成复杂的动作和任务,使机器人真正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局限性。
协作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场景中时无需在工人与机器人产品之间设置隔离栏进行分离,从而解除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人工生产力的限制,确保了产线的灵活性与生产效率。
协作机器人相比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有诸多特点,其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灵活、易用等优势,适用于空间存在限制、人员密集的产线以及“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产线,同时在环境复杂,需求多样且人员接触压力更高的非工业场景中优势更为明显。
协作机器人的定义强调了其与人类近距离协同工作的特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不是孤立运行的,而是能够在人类工作者身边安全、高效地达成目标。其安全性体现在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防护机制,能及时感知人类的接近并做出相应的减速或停止动作,以避免碰撞和伤害。
灵活性则表现在协作机器人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较轻的自重使其更易于搬运或配合移动电子设备实现移动式柔性作业,拖动示教功能使其可在短时间内轻松调整动作和路径。
协作机器人易于编程操作,使得非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也能快速上手,通过直观的界面和简单的指令就能让机器人执行复杂的任务。
目前,协作机器人的结构形态分为两类:单臂协作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单臂协作机器人是目前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多的结构类型,可用于大多数搬运、装配场景。双臂协作机器人则在需要更高程度的协同作业或有必要进行复杂操作的任务中具有优势,常用于医疗手术、实验室操作、精细装配等领域。
主流协作机器人按关节轴数可划分为六轴协作机器人和七轴协作机器人,用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对协作机器人灵活性的要求。其中,六轴是协作机器人最常见的轴数,也是目前市场上协作机器人的主流形态,市场占比超90%,六轴机器人在具备良好的空间可达性基础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性价比。目前业内也有四轴类“协作机器人”,但其形态设计、硬件构成和应用场景均与主流协作机器人存在比较大差异,故此类机型不划分入协作机器人范畴。
七轴协作机器人相比六轴机器人,灵活性更好,利用其冗余自由度能够最终靠更科学的运动轨迹规划达到良好的运动学特性,并能利用其结构实现最佳的动力学性能。
按最大负载能力划分,可将协作机器人分为四类:Mini协作机器人、轻型协作机器人、大负载协作机器人、重负载协作机器人,用于匹配不同负载需求的工作场景。
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反映了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能够在工人旁边安全工作,而不需要隔离护栏,且灵活性更好、智能。以下是协作机器人发展的主要阶段:
1995,美国通用汽车(GM)针对汽车行业痛点发起了研究项目,项目旨在找出让机器人变得足够安全的方法,以便机器人能和工人协同工作。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要严格的安全隔离措施,而“新型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共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1996美国西北大学两位教授首次提出了协作机器人的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支持了早期协作机器人技术的研发,重点是通过感知与反馈系统,使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并在有碰撞风险时自动停止或减速。
2008年,丹麦公司Universal Robots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协作机器人——UR5。UR5可以在没有防护栏的情况下工作,并且其轻便、易编程和价格较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
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也在此阶段得到突破,最具代表的为力反馈技术,协作机器人通过使用力传感器,使其能够检测到外部施加的力,并作出相应反应,来保证在人机交互时的安全性。
ISO 10218-1标准的发布,为协作机器人在人机协作的安全操作方面提供了规范,促进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Universal Robots的成功,协作机器人市场开始迅速增加。其他机器人公司如ABB、KUKA、FANUC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以及中国机器人公司也纷纷进入协作机器人市场,推出了各自的协作机器人系列(其中KUKA、FRANKA等以德宇航技术为基础,推出可实现高精度作业的七轴关节力控协作机器人)。
2011年,Rethink Robotics推出Baxter,逐步推动了协作机器人在中小型企业中的普及。协作机器人开始大范围的应用于制造企业、汽车工业、电子行业、食品加工等领域,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和灵活性作业的任务中,如装配、打螺丝、焊接等。
2013年,优傲机器人(UR)进入中国市场,将协作机器人的概念带入了中国,打开了协作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局面。2014年,以节卡机器人(JAKA)为代表的一批“协作机器人新势力”诞生,这一些企业有着上海交通大学等全球顶级院校的技术积累和自动化行业经验,短短数年在全球崭露头角,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201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协作机器人发布了最新的工业标准——ISO/TS 15066: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Collaborative robots,作为支持ISO 10218的补充文档,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协作机器人的设计细节及系统安全技术规范。由此,协作机器人在标准化生产的道路上步入正轨。
①多领域扩展:协作机器人不仅限于制造业,还开始向其他非工业领域扩展,包括医疗、农业、服务业、特种领域等。比如,在医疗领域,协作机器人被用来执行外科手术辅助和康复训练;在服务业,协作机器人用于制作咖啡、汤面。
②成本下降与普及:随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下降,协作机器人的价格逐渐降低,使得中小企业也能够负担得起,从而加速了市场的普及。
③人工智能与协作机器人结合:协作机器人逐渐融入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方面,协作机器人可以更加好地感知环境,并根据实时数据来进行决策。
机器人的操作变得更智能和自动化。例如,通过AI视觉系统,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并抓取复杂形状的物体,或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主优化工作路径。
受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的提升以及国家和企业战略布局等方面的推动,近两年,人形机器人热度较高。
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是具有类似人类身体结构的机器人,可通过仿效人类的姿态和活动,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人形机器人通常配备以下组件:
①大脑(中央处理单元),负责决策和控制。②小脑(运动控制管理系统),负责协调运动和稳定能力。③双臂,用于抓取和操作物品。④双足,负责提供行走和移动能力。⑤力觉传感器,负责感知触觉和施加的力量。⑥视觉系统,用于环境感知和对象识别。
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都强调人机协作。协作机器人专门设计用于与工人安全地并肩工作,而人形机器人也被视为未来能够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与人类互动的伙伴。在这一点上,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共同代表了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的新趋势。未来,随技术的进步,具有人形外观的协作机器人可能会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出现,尤其是需要更高程度的人类互动的应用中,这种机器人可能具备协作机器人的功能,又有着人形机器人相似的外形和移动能力。
无论是协作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里的精准配合,还是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灵活动作,都依赖于运动控制、一体化关节手臂、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的发展。其中,手臂关节是人形机器人实现场景化落地的重要执行单元。近期,JAKA推出双臂机器人JAKAK-1,可作为人形机器人组件系统,采用拟人型构造,具备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小脑、双臂、力觉和视觉等成熟组件,未来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节卡机器人(JAKA)具备成熟的关节设计经验,这使得JAKAK-1双臂机器人拥有更高的刚性,且运动控制更加平稳。JAKAK-1拥有丰富的SDK接口,能让研究者更简单更高效的进行双臂二次开发。同时,节卡机器人(JAKA)切入人形双臂领域,有利于推进当前人形机械臂多关节及模块化关节技术的发展。
当前,协作机器人已成熟应用于工业领域,可协同人类工作,提高效率;此外也在非工业领域如消费品、教育、医疗、餐饮等市场加速渗透。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应用场景仍有待探索。预计部分成熟且简单的工业场景和商业服务领域将优先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先规模化落地的应用场景,之后人形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工业及商业通用场景、教育科研、特种行业、甚至家庭服务场景。未来,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会在工业及非工业中同时发挥作用。
协作机器人是人形机器人手臂的基础,人形机器人概念大火将有利于加速协作机器人本体技术升级迭代,加快行业技术进步,进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尽管两者应用领域有部分重叠,但人形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在大多数场景中并不具备直接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为主,更多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优势。协作机器人在精准、稳定的工业任务中有明显的优势,而人形机器人则更擅长面对复杂的互动需求。协作机器人以其具备较多成熟的应用案例及更具象多样化发展路线,是机器人赛道未来发展路程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3·15晚会丨只打开水龙头,收费100元?“维修刺客”啄木鸟,维修乱象何时“修”?
“啄木鸟家庭维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仅能修还能洗。”和企业在网络上的火热宣传同步,近一年来,“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接到大量花了钱的人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坑骗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地时间3月13日晚间,因飞行路线上存在大风和降水天气,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次取消了“龙”飞船的备用发射计划。“龙”飞船原定于12日发射,却因地面系统故障而取消。本次“龙”飞船原本将接回因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技术故障而滞留太空的两名美国宇航员。
上海一彩民10元机选中5000万,当事人:今年我也将退休,准备退休后再规划这笔奖金的使用(新闻晨报)#彩票中奖
北京一别墅由9000万元降价到1500万元?业内:不可能,应该是“降了1500万元”
【央视首次曝光!歼-20发射新型导弹 “超视距”打掉3架“敌机”】歼-20搭载某新型空空导弹,在超视距空战演习中一次击落3架“敌机”。
王传福:比亚迪规划在全国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桩 #王传福 #比亚迪 #直拍
近日,网上热传菲律宾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坐滩”军舰浓烟滚滚的视频,引发着火与消防演习的猜测。经获取独家视频与多方探寻得知,实际是菲律宾船员在船上燃烧生活垃圾。
导演王晶重提35年前刘嘉玲被绑架内幕:目标本是李美凤,碰巧遇到刘嘉玲直接将其拖走
3月16日,中国香港导演王晶在其社交账号分享香港娱乐圈的故事,提到1990年刘嘉玲被绑架案内幕,引发热议。王晶提到,据他听说,刘嘉玲被绑架案中,绑匪目标原本是港姐李美凤,但跟踪过程中碰上了刘嘉玲,就索性改了目标,刘嘉玲在大厦楼下被直接拖走。
近日,一部全程采用地道四川方言、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的温情短剧《家里家外》登陆红果短剧平台,引发全网关注。
思瀚研究院(国内产业研究领导者,主体业务:可研报告、行研报告、计划书、等规划业务,产业研究信息,帮企业精准获悉产业资讯。